拍卖专线:400-111-8258
欢迎您! 请登录
|
|
|
我喜欢的
|
拍卖购物车
扫码登录
首页
艺商时讯
收藏易知
详情

大批银行家、藏家携古董移民香港,如今这里已成了...

大批银行家、藏家携古董移民香港,如今这里已成了...
 

 
1997年-2017年,在时间的飞逝中香港已经回归祖国20周年。

香港是富商巨贾聚集的城市,也是苏富比、佳士得两大拍行屡创最高拍价的古董聚集地。
对此,很多人也一直很好奇,为何这个相比内陆少了点文化底蕴的城市,却成为世界三大艺术交易中心之一?
 

其实在民国时期的北京、上海也是重要古董交易地,可受到战乱影响,大多没落贵族南移上海。新中国成立前后,由于时局动荡和经济管制,不少达官贵人、收藏家纷纷转移资产定居海外或香港。
香港有得天独厚的自由贸易和税收政策,文物书画从内地流散出去,大多以香港为中转地。
正是以上历史条件和客观因素下,香港积聚了诸多知名收藏家,同时还组成了敏求精舍收藏团体。
 
仇焱之的海量收藏逝世后部分藏品售于香港
 

仇焱之像  1940年摄于上海
 
仇焱之号称最崇高的古董藏家之一,他十三岁到上海随晋古斋,古董商朱鹤亭学鉴赏文物。青年时,经沪古董商介绍,结识了多位世界顶级藏家,包括英国大维德、瑞典国王等。
 

青年时的仇焱之
 
仇焱之因眼力极佳,收藏了大量的明清瓷器和高古青铜器。抗战期间,他在北平收了一只宣德雪花蓝大碗。这只大碗原为晚清一位盐运使所有。

当时盐运使曾家财万贯,买了不少古董,后来家境破落。孙子成了大烟鬼,这件古董让子孙盛了二十多年的黄酱。最后终以5元换了5只烟泡。
 

左:仇焱之收藏的汉代兽纹绿釉陶壶
中:仇焱之旧藏明代釉里红葫芦瓶
右:明宣德款釉里红三鱼纹高足杯  2006年4月苏富比香港春拍以1524万港元成交
 
之后天津古玩铺50元买下这只碗,北平陶庐斋又以500元得到了它。最后转到仇焱之时已卖到800元,到1980年,香港苏富比的仇焱之瓷器专场中,它竟拍到了370万港元!
 

仇焱之在把玩古董
 
仇焱之在收集明瓷器时,除了建文年号,将所有明朝年号都收齐了。而建文皇帝在位时间短,烧制瓷器有限,所以非常难找到。他得知谭敬手中有一只建文的瓷笔架,不惜将全套明瓷器换了他的心爱至宝。
 

 
1946年,仇焱之在上海首度展出藏品,取名为“抗希斋”,大量明瓷广获注目。
1947年,他举家移居香港。
1967年香港暴动,仇焱之为求得安全栖身之所,移民瑞士。
他继续活跃于古董收藏界,并为日本著名藏家安宅英担任顾问。
 

明万历青花五彩南极寿星坐像-仇焱之旧藏
 
1980年,仇焱之辞世,生前将收藏托给朱汤生先生。大批珍品分别售于香港和伦敦。1980、1981年苏富比为其举办了三场“太仓仇氏抗希斋曾藏珍品”专场。时至今日,香港苏富比、佳士得拍卖会依然可见当年的拍品。
 

清雍正斗彩福寿万代纹碗一对
日本私人珍藏,购自仇焱之,日内瓦
 
 
 
张宗宪的收藏经自己花钱买一条出路
 
张宗宪的家里是上海地道的古董商,其父曾在外滩开设“聚珍斋”,大古玩商仇焱之也得自称晚辈,常到他父亲的店里购货。张宗宪自幼就和古董打交道,十几岁常到北平古玩市场进货。
 

当时搞古董的都是有钱的大家族,纨绔子弟的他败光家里部分财产。1949年,张宗宪20岁只身闯香港,想干一番大事,但他初涉的确是服装生意。
 

 
当时的香港驻扎了大批旧王孙、金融世家、大藏家,造就了香港古董市场繁荣。张宗宪审时度势再次拾起祖辈产业,开始他在香港的古玩业。
 

1951年,张宗宪正式开设自己的古董店,名为“永元行”。可是想要在香港站稳脚跟,他和资深的古董家还差着远呢,为此没怎么上过学的他,必须广学古董鉴别知识。他自己总结出:“我要多听、多问、多买”。
 

 
1967年,台湾正处于经济起飞期,张宗宪发现了那里的发展前景,到台湾,结识了一批企业界人士,为台湾成为民间收藏中国文物与艺术品重镇出了大力。1968年,他参加了伦敦的一场拍卖会,成为第一个出现在国际拍卖会上的中国香港人。
 

 
经过几十年的历练,他对于文物,特别是瓷器的高鉴定能力,使得他在世界各地藏家中
赢得了信赖和尊重。张宗宪父亲的朋友仇焱之常来他店里买东西,“暂得楼”主人胡仁牧、
“天民楼”主人葛士翘等都是常客。
 

张宗宪收藏的古董
 
除了自己店里售出古董,他也常到国际拍卖行参与竞拍,当时最好的、最贵的中国古董大多是他从全世界买回来的。所以在一段时间里,张宗宪成为大中华地区古董界的一大品牌。
 

 
他曾经力推佳士得、苏富比国际拍卖公司落户香港,使得香港成为中国古董的集散地,以及全世界文物与艺术品的交流中心之一。他曾经把中国文物和艺术品价格推向高端,创造了一个又一个“天价”。
 

明正德珊瑚红奓斗双圈六字款书款张宗宪旧藏
 
 
敏求精舍收藏团体提高香港的艺术品市场地位
 
香港能在世界艺术品市场中占据高位,除了几位大藏家的力促,也离不开敏求精舍收藏团体的功劳。各时期的团体成员都有一定的经济地位,有了这些大财团,天价的古董在他们眼里不在话下。
 

敏求精舍会员
 
1960年,敏求精舍成立,主要由胡仁牧、利荣森和陈光甫发起,他们都是在解放前后移居香港的,其主要职业多数是大银行家或世家出身。如陈光甫和胡仁牧的父亲曾与宋子文等并称“民国十大银行家”,他们的藏品多是高端古董文物为主。
 

1955年,45岁的胡仁牧
 
胡仁牧在敏求精舍连任8届主席,他来香港发展之前,曾担任故宫博物院陶瓷委员,和上海文管会委员。当年王献之的《中秋贴》流入香港时,正是在他的协助下才归为北京故宫。
 

胡氏全家福
 
胡仁牧藏品于1985年交给苏富比,79件明清瓷器在纽约举办专题拍卖,其中一件明嘉靖青花五彩鱼藻纹盖罐,以110万美元创中国瓷器成交记录。现在上海博物馆的赞得楼瓷器展品均为胡氏毕生所藏的捐献。
 

 
在胡仁牧的带领下,敏求精舍的会员每月聚会两次,会员带来个人收藏与大家讨论交流,这样的观摩和古董知识切磋,对藏家来说大受裨益。
 

敏求精舍香港收藏团体55周年展览
此为罕见的青花人物故事盘(左)和青花婴戏图大碗(右)
 
 
进入到八十年代,敏求精舍的重要会员不再是银行家,主要是医生、律师和企业家,他们虽收入较高,但资金有限,多收集价位较低的品类。如叶义医生收藏犀角雕,罗桂祥收藏紫砂壶和书画。
 

傅抱石井冈山1965年作罗桂祥旧藏
 

清陈鸿寿行书七言联罗桂祥博士收藏
 
进入九十年代,香港的收藏格局发生了新的转变,敏求精舍出现了大企业家风范,他们资金雄厚,经常直接到拍卖行以竞买方式构成自己系统收藏,比如白手起家的徐展堂便是佼佼者。
 

 
1950年,徐展堂随父母从杭州移居香港,16岁就进入商界,起初从事餐饮、装修等行业。70年代初,香港经济萧条,股市、楼市大跌,他大胆买进;80年代,由于中英关于香港问题影响地产业,他又大胆买入,两次的大获全胜,为他日后的收藏储备大量资金。
 

石雕佛陀坐像宋代至明初徐氏艺术基金捐赠
 
徐展堂一生共有5000余件藏品,包括陶瓷、青铜、石雕、家具等类别。1991年他创办了徐氏艺术馆,是香港首家私人艺术馆。1995-1997年,他任敏求精舍会长。
 

清十八世纪青花连托八宝纹龙耳方瓶徐展堂旧藏
 
他的收藏来源主要来自苏富比、佳士得,因他有雄厚的资金,另外他的时间、鉴定能力有限,在拍卖会上可以从大藏家手中获取高端藏品,这种方式有效又快速。
 

香港文化博物馆设有徐展堂捐赠的中国艺术品展厅,内有瓷器、陶器、青铜器、玉器料器漆器、石雕等
 
他在世界各地捐建自己的中国艺术馆,被誉为世界十大藏家之一。在中国,他曾出资100万美元帮助上海博物馆建陶瓷馆,在香港除了自己的艺术馆外,他还为香港文化博物馆捐献400余件珍贵文物。
 

 
由于当时特定历史条件,大批有资、有宝人士移民香港,造成了这里古董交易的繁荣。也正是因为这些藏家和团体收藏队伍的努力,让如今的香港古董业依旧熠熠生辉。
(以上图片均来源网络文字由掌上易拍整理)
 
 

这儿可是大陆、香港拍品最全的地方,不信你扫二维码看看
声明: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 与易拍全球网无关。易拍全球网对文中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、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。请读者仅作参考,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。
【掌上易拍】微信
【易拍全球】微信
Copyright @ 2010-2024 易拍全球 版权所有
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注册号 06912Q11441ROM 京ICP证120482号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编号京网文【2014】2124-324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1432号